Key words:顧問業, 中小企業(國家競爭力), 助力, 阻力
很高興最近有這機會大量接觸國內中部地區的顧問業
對於顧問業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與體會
想起大學剛畢業時, 那時在還不是非常瞭解顧問業之際,
差點進入了總部在桃園的一間知名顧問公司
如果從那果真進入了顧問業
真難想像今天的角色互換之際, 我是助力or阻力
個人親身體驗的結果分析如下:
所有的公司都是營利事業, 當然當營業利益受到傷害之際都會有所反彈與回應, 第一次與她們接觸時,
他們的反應都很激烈, 甚至是強詞奪理的.
相關的對話如下:
我:您好, 您們的初審結果為未通過.
事業單位:為什麼?
我:委員的初審意見很專業, 主要原因是貴公司的人數為30人, 但產銷研發財的所有的訓練課程都安排了30人參加, 實有些不合理, 且無法從您們提供的佐證資料中看出這樣安排的用意, 所以退回, 希望您們重新再送件一次.
10分鐘之後, 事業單位委託的顧問打來
事業單位的顧問:為什麼?初審委員專業嗎?大學教授懂實務嗎?
我:委員的初審意見很專業, 主要原因是貴公司的人數為30人, 但產銷研發財的所有的訓練課程都安排了30人參加, 實有些不合理, 且無法從您們提供的佐證資料中看出這樣安排的用意, 所以退回, 希望您們重新再送件一次.
事業單位的顧問:初審委員懂”全能工”嗎?公司要這樣安排不行嗎?
我:全能工我都懂了, 所以初審委員不會不懂, 計畫要點也沒禁止這樣的安排, 如果您們真要這樣安排,
可以在佐證資料中說明, 以利初審委員的審查.
其他情緒性的對話就省略了, 幾乎每通都講了半小時以上
對中小企業與國家競爭力有助力的顧問
大概1~2周的時間過後, 當有機會再次與顧問公司的承辦人員聯繫時, 將以上的對話再與她們分享之際, 有些顧問公司可以感受到她們的歉意更甚有些顧問公司的承辦人員還當下跟我說抱歉, 這樣有機的顧問公司應該是有助力的. 而有些顧問公司仍不願面對技術與專業上的異常, 仍執意將損失歸咎於他人, 這樣的顧問公司會造成社會紀進步的阻力.
個人無權也無能力整頓這樣的公司, 只能以此篇文章勉勵自己不可成社會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