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茶這麼些日子來,對於茶的思路基礎歷經頗多,期間包含玄學論、茶藝論、茶氣論、物質論、茶道論、現在茶科學論及古典茶文學論等等。一路走來至今,茶道論與古典茶文學成為目前(很有可能是最終)對於茶的一個思維之「立」

而,近日一個茶友的疑(什麼時間採的茶葉質量最好),雖然透過茶道與古典茶文學論的基礎,算是說了個四平八穩,但終究無法讓其(包括自己)心滿意足。因此,促使再次探索這個「凌露採焉與午采茶」議題,希望這次能藉由物質論與現代茶科學論,能夠讓大家(包括自己)達到心滿意足之境。

 

這個「凌露採焉與午采茶」其實也困擾自己一段不短的日子,並花了一些時間與精力想要找到一個合理的說明。從過往的隨筆紀錄來看,這個疑應該源起於2011年之前,也因此,在2011~2012年開始積極的拜訪茶山/茶廠/茶農,更甚參與了幾次的製茶活動,當時,可是逢人就問,當然,那時的問題也不單止這個「凌露採焉與午采茶」。

2012年7月的臺大實驗林茶科學與文化研習(暨製茶活動)之後,應該算是對於這個議題有了初概(不過,這個概無法讓人心滿意足),並且放下了她。回頭一看,的確,當時只說明「午采茶」的特性,但沒有說明「凌露採焉」的意涵。也許,當時可能也卡到瓶頸了,呵呵。

不管包種還是烏龍茶, 都有一道工序就是”曬菁”

如果葉子上面有露水的話, 在曬菁的過程中茶菁會因露水蒸散

導致茶菁灼傷、蒸傷,影響”走水”, 另外茶菁也會在”曬菁”過程中蒸熟

整體茶菁的品質就不一致了

探討至此, 也只能說明由於現代工藝(大量生產)的架構下

 午采茶對於製程的干擾最小, 而並不是午采茶菁品質最好

http://jager93.pixnet.net/blog/post/91860289-%E8%8C%B6%E7%A7%91%E5%AD%B8%E8%88%87%E6%96%87%E5%8C%96%E7%A0%94%E7%BF%92%E9%9B%9C%E8%A8%98%282012.7.20-23%29

 

「凌露採焉」一詞,出自於陸羽(733年-804年)茶經(三、茶之造)。相信,一千多年前的陸羽肯定是透過完整的切身體驗,才會悟出這採茶要趁茶葉表面還有露水時採之。

這次再探,希望藉由現代茶科學理論與物質論來探索古典茶文學「凌露採焉」的意涵。

說來也有趣,也許在物質論多年薰陶下,這個疑很快就找到了方向,而這千年前古人(陸羽)與近代製茶大師之智慧,似乎用一張圖就可以貫穿過去與現在。

(這圖一看,您 會心一笑 了嗎?)

資料來源:高温干旱季节遮阳网覆盖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生理的影响(2005)個人分析整理

 

 

這個「高温干旱季节遮阳网覆盖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生理的影响」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核心在於茶園管理/日照/茶質間關係的研究。近年來,相關的研究頗多,不過大多容易查閱到的還是以中國的研究為主,也就是簡體字多,繁體字少。期刊論文很多,但一堆文字與表格還真令人眼花繚繞,雖然抓住了方向,但總是無法收斂。而,直至看到這篇文章圖(茶樹葉片淨光合速率的日變化),整個豁然開朗,有那醍醐灌頂之感。

「光合速率」簡單的來說,就是光合作用的強度,茶葉的光合作用的強度越強,其內容物質就會相對的越豐富(由上圖3的▲可以發現,上午的茶葉光合作用強度遠高於中午時段),這一點應該滿足陸羽「凌露採焉」的意涵。

然而,其研究結果,也應該算是直接透露在喝茶的當下,敢讓人大膽假設這款茶的生長狀態(是否有霧,是否有遮,是否高山,是否生態好)的一個天機。

遮阳网覆盖茶园中茶叶新梢的叶绿素、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比露地茶园分别增加了62.8%、37.1% 和21.7%,但是遮阳网覆盖茶园中茶叶新梢的茶多酚含量比露地茶园减少了116% , 表明黑色遮阳网覆盖抑制了多酚物质的合成(高温干旱季节遮阳网覆盖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生理的影响,2005)

 

好,那「午采茶」呢?「午采茶」如果沒有特色,應該不會憑空出現吧! 的確,混合這篇研究與其他的研究論點可以發現,這個「酶的活性」與「茶葉中的水分」,在一天之中會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而,「午采茶」的特性就是「酶活性低」與「茶葉中水分少」,這個特性就如訪問的幾位台灣製茶師的智慧是一樣,這個時段的茶,對於製茶工藝的干擾因子最小,相對來說更容易控制茶的品質與特性,也因此「午采茶」有了自己的一片天。

 

參考資料:             

1.高温干旱季节遮阳网覆盖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生理的影响(2005)

2.茶科學與文化研習雜記(2012)

http://jager93.pixnet.net/blog/post/91860289-%E8%8C%B6%E7%A7%91%E5%AD%B8%E8%88%87%E6%96%87%E5%8C%96%E7%A0%94%E7%BF%92%E9%9B%9C%E8%A8%98%282012.7.20-23%29

3.天台山茶树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2002)

4.茶树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日变化规律研究(2000)

arrow
arrow

    j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